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摄影论风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摄影论风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风光摄影第一人?
1、郎静山
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人,是中国较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人,先后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等荣誉。其摄影代表作包括《春树奇峰》、《松荫高士》、《松荫***》、《飞泉幽涧》等。
郎静山,这个名字在摄影界内鼎鼎大名,对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
郎静山共有755幅作品在265次国际摄影沙龙中入选,至1948年年底累计入选国际沙龙为300余次,数量为千幅以上.......。
2019年12月“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郎静山被评选为“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
其摄影成就以及对中国摄影的贡献,绝对是中国摄影第一人。也是中国风光摄影第一人
摄影:城市风景,都可以拍摄哪些风景?
在***都可以玩摄影的今天,要说大部分的摄影人都集中在城市里,应该没有多少异议。但奇怪的是,无论是扛着大炮筒的大叔大爷,还是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大部分把镜头对准的都是些花花草草,各个平台上,以城市风景为题材的摄影作品,比例并不算大。
城里人不拍城市风景,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可能和每个人对空间感的把握有关。首先一点,拍摄城市风景,只要不是特写,基本上要开广角,在广角的尺度里,如果无法对相对复杂的主题平衡安排,出片即废片也是大概率的事。另外城市风景和自然风景不同,城市空间相对局促、压抑,眼中看到的好风景,未必能够找到一个好的机位,所以好风景不一定能入得了镜。完全不像花花草草那样,在微距空间里腾挪,只要开了自动模式,就可以轻松获取。
从有相机以来,我先后走过十几个城市,多少尝试过拍一些城市风景,关于城市风景的拍摄,在此建议以下几点:
无论是针对城市整体还是建筑局部,专业摄影师大多有一个共性的习惯:为还原几何图形严格的比例,坚持横平竖直的构图原则。此类拍摄方法虽然有时失于呆板,但细节保留最好,也最容易出佳作。
风光摄影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我觉得风光摄影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应该是,要有自己的个性。中国山川壮美,浙江风光秀丽,出了那么多风光沙龙片很正常,但问题在于,很多照片的美是千篇一律的,没有自己的个性,看不出来是谁拍的。好的山水应该是非常有个性的观看。
要拍好山水,你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可以不必出远门,先去拍好自己故乡的山水,我印象最深的中国摄影师拍家乡的山水,最有特点和个性的,恐怕就是摄影师颜长江拍的家乡《三峡》。老房子要被拆了,很多地方要被淹了,他很伤感。想着拍照片也没用了,那种痛苦的感觉让他想上吊,就让我朋友拍了张上吊的照片,这就变成行为艺术了,但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
夔门要淹没了,颜长江和王景春几个摄影师很难过,他们想对江河,对自己做一个交代。听说奉节县有个乐队,在奉节古城的废墟上演奏音乐。他们觉得很好,就花了两三百块钱找到乐队,花了七八百块钱,租了大船开到夔门正中心,停在水里演奏音乐两个小时,《二泉印月》,《梅花三弄》,没有观众就演奏给山水听。当时我听到这个故事,就服了,似乎听到了声音,看见了那个场景。我第一次知道建三峡大坝会要淹没长江两岸很多历史遗迹,心里很怅然,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这一代人会和一些东西失之交臂。当听到有这么一群人,曾经痛苦地想“上吊”,为纪念对乡土的这份情感,对着即将消逝的山水奏乐,心里忽然有种庆幸,为山水庆幸。我觉得那次演出的照片真的不重要,重要是摄影师们对山水的深情。那次演出应该是当年中国的最重要的一次演出。
没有过不去的河,如何摄影两岸风光?
确实没有过不去的河,路是人走出来的,河再宽也总会有办法趟过去。心里有路,前方永远都是好景致,美景是治愈的力量,生活也会充满阳光。
图一手机随手拍于公园湖边,***用广角变形美图的效果放大拉长倒影,取绿植为前镜构图,一幅天蓝水清岸绿的主题图完成。
图二***用远距长焦,绿植为前景构图成相,河对面一片城市繁景,让人想留住眼前片刻的闲暇之地。
图三也是***用长焦远距,借花枝为前景构图,突显画面的唯美。
图四手机长焦远距,借荷塘入境构图,主题突出夏日浪漫情怀。
图五***用广角拉长放大变形效果,借石构图成相,桥下水波微漾令人泛起心中丝丝涟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摄影论风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摄影论风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8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