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人像摄影技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物人像摄影技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像摄影中怎样用光线把人物打出影子?
无论是通过构图取舍光线还是人为制造光线,不要均匀照亮一切很重要。
照亮一切等于没照亮。
有光必有影。
很多摄影师拍摄的作品,确实有着漂亮的光线。但仔细分析,发现无关紧要的地方充斥着莫名其妙的高光,冲淡了本应突出的主体。这样的摄影师,即使掌握了一定的用光技巧,但实际上并不了解用光的核心思想。
所以,用光一定要突出重点。
人像摄影里面,要如何设置我的单反参数?
1,室内布光人像,光圈8或者11,快门125或者250,感光度100。
2,室外自然光人像(以人为主,需要加反光板等,用中长焦镜头拍摄。),光圈4以上,保证背景虚化。快门250以上,保证手端拍摄的清晰度,感光度不超过800,保证画质。
3,环境人像(以人物在环境中的状态为主,用标头或者广角定焦头拍摄。),光圈2.8以上,快门125以上,感光度根据能接受的范围调整。
人像摄影中,如何让人物在背景中更突出?
首先,就是大家最擅长用的大光圈虚化背景的方式。不过虚化的程度还是要根据实际背景来决定。未必极浅的景深最好。有时候适当虚化下的背景内容会更好的突出主体,烘托主题的。
统一的背景色彩。不管是人物照片还是风光照片,不以色彩斑斓。背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色调作为基调。这符合摄影是减法的概念,这样也更容易使拍出来的人物照片,主体突出。当然背景的色彩不宜太耀眼,或者说不宜喧宾夺主。 色彩对比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突出主体的方法了,有了对比,画面就有了冲突,女生和背景都处在一个暖黄色的环境中,主体色彩和背景色彩没有对比,就造成了一种主体融在背景中的感觉。
可以把人物放在合适的背景位置上。虽然有大光圈虚化背景,有统一色彩基调,但人物的位置对突出主体依然很重要,作为摄影师应该能够做到人与景的有机结合。除了把人放在黄金分割线上,三分线上,还要学会利用背景中的线条、人与景物的关系来合理安排人物的位置。
一张好的照片背景简洁,整张照片才会干净,从而主体人物突出。那么如何让背景画面简洁、干净呢?
首先,就是大家最擅长用的大光圈虚化背景的方式。不过虚化的程度还是要根据实际背景来决定。未必极浅的景深最好。有时候适当虚化下的背景内容会更好的突出主体,烘托主题的。
其次,统一的背景色彩。不管是人物照片还是风光照片,不以色彩斑斓。背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色调作为基调。这符合摄影是减法的概念,这样也更容易使拍出来的人物照片,主体突出。当然背景的色彩不宜太耀眼,或者说不宜喧宾夺主。
再有,可以把人物放在合适的背景位置上。虽然有大光圈虚化背景,有统一色彩基调,但人物的位置对突出主体依然很重要,作为摄影师应该能够做到人与景的有机结合。除了把人放在黄金分割线上,三分线上,还要学会利用背景中的线条、人与景物的关系来合理安排人物的位置。
为了让人物在整张照片更突出,除了处理好背景,还要在人物本身上做文章,比如适当的美姿造型和服装设计。
照片是一张平面的图画,人物与背景是在一样的位置,要想从视觉上让人物在背景重更突出,那就需要一点小技巧,我分享以下几点:
这一点很好理解,人物在画面的占比多于背景的画面,人物就更加突出。当然,画面要合理的构图才能兼顾美感。
图一人物的画面占比高于背景,视觉上一眼就能看到人物,所以人物在背景中更加突出。
图二的背景占比更多,人物只在画面一角,相比图一就不明显了。
摄影人为什么追求大光圈长焦镜头,是因为大光圈的背景虚化非常的好看,长焦的空间压缩感拍摄人像有一种特别的美感,能把背景抽离,把观看者的注意力瞬间吸引到主体人物身上。
图一就是运用大光圈长焦拍摄的人像,强烈的背景虚化和空间压缩感,把人物和背景分离,突出人物;图二是用广角拍摄的人像,由于广角的特性决定了虚化能力弱,所以背景没有迷人的虚化,人物与背景没有像大光圈长焦那样的抽离感。
如果没有大光圈长焦的情况下,就不能更好的突出人物了吗?不是的,可以运用引导线构图来突出人物。例如下图,虽然用的是广角镜头拍摄,但利用两边对称的引导线,画面有一种向人物集中的延伸感,从而容易引导突出主体人物。
让人物与背景的距离拉远,同时要比镜头与人的距离远(越远越好),这样的照片会看到人物大背景小,也即便是用广角镜头拍摄,也可以突出人物。
图中的模特躺姿的拍摄就是利用到这原理。
拍摄技巧是让明亮的光线照射到人物脸部,相机对人物脸部测光,人物脸部就会正常曝光,而昏暗的背景就会欠曝,达到明暗对比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人像摄影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人像摄影技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8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