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写意人物摄影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写意人物摄影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宋时期水墨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是谁?
南宋画家梁楷取法李公麟白描画之简素,并进一步削减写形的线条,最终形成极具个性的“减笔画”。
画中用墨看似信手挥洒、未经思索,实则简率干练、笔笔精到。其《泼墨仙人图》全然以湿笔点染而成,仅在细部略加勾勒,却自然流露出仙人放浪形骸的气质,彰显着画家的深厚功底与创新观念。
由此,“以形写神”的传统绘画理念被超越,写意之风发展至新高度。
梁楷,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南宋画家。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
上面这幅泼墨淋漓的大写意作品,会给你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笔墨的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这幅作品被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八大、金农乃至现在,无数画家奉若圣明!今天的写意人物画,就笔墨的抒写性来说,无出其右。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局部
梁楷不愧是泼墨人物画的鼻祖,他以湿笔饱蘸浓墨,自上而下大刀阔斧率性挥写,不过几笔,仙人宽衣慵体、谐趣可爱的神态已经恍如眼前。细细看时,仙人的嘴角正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一双小眼半睁半闭、似讥似讽,仿佛看透了世间一切。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用途?
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 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 描写妇女者称仕女; 肖像画称写真。 又曾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 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 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 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 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 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 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人像摄影中怎样做到“大写意”?
写意一词来源于国画,国画的的水墨延展特性也很适合用来表现具有想象力的写意。那么人像摄影应该怎么做到大写意呢?
1,人景合理,画面做到空而不洞,言之有物,写意不是只是人小景大就是写意了,必须以景衬人,聚集而不散乱。2,人物形态,既然是人像摄影,那么就要以人为主体,写意主要体现靠什么体现出来?就是具有想象空间,所以,人物的表达不必过于直白,太过于直白就写实了,这有违于初衷,所以作品中的人物最好有自己的生态,不与观众做直接的交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最好不要对视镜头。3,空间感,就是要留有画面空间感。在国画的表现技法上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就是留白,用在摄影上可以留白也可以留黑留蓝留绿等等,就是用光影和取景来把空间感呈现出来。4,画意画意,就是画面有意境,整体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不做作不刻意。在主体人物最放松的时候来取景,不要摆拍痕迹明显。大写意,重在写意,通过整体画面感来与观众进行有效沟通。人未近,意已达,视觉空,情感浓。
“写意”大多指中国画中的一种体裁,写意画宋之后,元代开始在士大夫中流行,也属于文人画的一种。
在摄影中,达到人在画中赏景,观画之人用意念来体会画中人的感受,从而使观画之人感到精神层面的升华。这种体会越深、画的写意感越深越浓越大。
摄影创作者的思想与学识更加懂得和深刻理解“大写意”了,您的摄影作品自然而然的会有更多的“大写意”表现出来,有些东西没有固定的公式,即使有套用公式的结果也很有可能是东施效颦。有时候一味追求些所谓的技术要点,算法公式,想探索下突破和捷径,反倒不如提高下自身的综合修养,提高自己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另外,用心观察这个世界和多欣赏好的摄影作品,对摄影创作者也是很重要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写意人物摄影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写意人物摄影生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6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