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漠人物摄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漠人物摄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额济纳旗胡杨林每年最好的拍摄时间和叶子最黄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 摄影一定需要滤镜吗?
- 中国旅游的标志有很多叫法:奔马,马踏飞燕,马超罗雀……怎样叫才是最准确的?
- 看网上的星轨图片很漂亮,也想拍出这样的照片,怎样才能拍出美丽的夜空星轨照片?
额济纳旗胡杨林每年最好的拍摄时间和叶子最黄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我是金色大漠西部摄影王立玲,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叶子变黄与气温、湿度、树龄等都有关系。一般来说,最低气温降至5度左右时开始有黄叶,水分少的区域先黄、树龄小的先黄。
依据往年经验,每年9月20日左右开始有局部的黄叶,9月25日左右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林子变黄,10月1日左右有一半左右林子变黄。每年最好的时间为10月5---15日期间,林子多数是黄的。要求几十万每的林子完全变黄基本不可能。
如果天气稳定,黄叶可以持续到10月25日左右,如果寒流频繁,则20号以后叶子大多飘落了。
到底胡杨林的叶子那一条最好,具体时间只有天知道。
我们俱乐部连续多年成功组织额济纳胡杨林摄影团。独家产品,纯摄影团量身定制,专业摄影师带队,摄影老师熟知当地最佳拍摄点。
请关注我们,欢迎随时留言交流分享~~~
摄影一定需要滤镜吗?
滤镜分软件滤镜和硬件滤镜。按照题主的提问,我估计说的应该是物理滤镜吧。一般比较实用的是减光镜(ND—filter),如果想要拍摄瀑布、溪流的绵延不绝的效果,湖面、海面的镜面效果,天空云层的拖影效果,白天的车流、人流的拖影效果等就得要这种滤镜,软件滤镜无法实现。另外一种比较实用是渐变滤镜(gnd),这种滤镜能平衡光比,比如傍晚拍夜景的时候,能使画面光线平滑过渡,使地面不至于过曝,天空不至于死黑一片,这种效果通过软件滤镜也是可以实现,例如lightroom里面就有渐变滤镜功能,但是跟物理滤镜拍出来的效果差别还是很大的。还有一种实用的滤镜是偏振镜(cpl),通过复杂的结构镜面,消除反光,使天更蓝,水更清,画面更加通透,干净,舒服,这种效果通过软件滤镜也是可以实现,例如lightroom里面就有去朦胧功能,但不要指望会有多大的提升。还有蛮多滤镜,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一句话,如果是严肃认真的摄影,物理滤镜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没有一定必须,看拍摄的题材,如果是人像摄影,几乎不需要滤镜,如果是风光摄影,滤镜才会被用到,所以不能说摄影就一定要用滤镜
滤镜分为很多种,CPL/AD/GND/RGND、等等基本都是风光摄影用的,他们主要的功能就是压低天空高光,使得相机曝光均衡得到准确曝光并拍摄,有些滤镜需要一起组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例如NG+GND长曝光+渐变,这种组合可以拍摄出云层拉丝而且有层次对的照片
所以针对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滤镜才是正确选择,原创不易,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帮助,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赞评论,哪里说的不对多多指教,谢谢^-^
这个不一定,以前用胶片用滤镜的时候会多一点,现在数码用的很少了,特别是拍摄人像基本上就不用了。
而且强烈建议大家不要用UV镜,UV镜只会让你镜头的通透率降低,影响你镜头的成像质量。
摄影前期应有更大的宽容度,包容尽可能多的色阶、高光和暗部的细节,这些可以通过使用滤镜来实现。
一、风光摄影中不可或缺的滤镜。 风光摄影中,最不能缺少的滤镜是中灰渐变滤镜,中灰滤镜的作用在与平衡曝光。我的风光摄影中最离不开的除了中灰渐变,还有ND400全中灰滤镜、ND8的全中灰滤镜及CPL。ND400全中灰滤镜适用于白天长时间曝光,如拍摄水流、瀑布、流云等,可产生棉絮状的虚化的特殊效果;ND8的全中灰滤镜,是在弱光下、使用小光圈、需要慢门留下水的流动等情况下发挥其作用的;CPL的作用是消除或者提升反光。
二、摄影包常备滤镜。 一般来说我包里会放着4种滤镜。一片CPL,一片ND400的高档位全中灰镜,一片ND8的低档位全中灰镜,还有4片一组的中灰渐变滤镜。当然,配合滤镜使用还有一些小配件,例如方型中灰渐变滤镜的架子和接环,快门线,以及最重要的配件:三脚架。
三、使用滤镜的注意事项:
1.CPL和ND全中灰滤镜的组合有些问题,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暗角;
2.高阶全中灰滤镜的使用需要亲自尝试,往往并不如厂商介绍的那么准确;
3.中灰渐变下的测光值得研究,可以使用点测或者区域测光,分别对高光处和需要准备曝光处进行对比,计算曝光值差别,来选择使用哪个档位的滤镜;
4.中长焦时直接对太阳进行拍摄时,毕竟有滤镜片的遮挡,眩光较难避免,需要选择好角度;
5.中低档位的中灰渐变滤镜是树脂镜片,需要特别的爱护和清理,否则和我一样,半年左右,已经伤痕累累;
6.风光片大多是小光圈全景深,这块的知识需要好好研究,我最常使用的是光圈F20,手动对焦在无穷远的L型标示处;
在摄影中,特别是风光摄影中。我们要对滤镜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能“唯滤镜论”,也不能“去滤镜论”。合理使用,摆好滤镜和后期处理之间的关系。
CPL偏振镜重要,是目前最不容易被后期替代的。它可以强化天空和云层,处理摄影中倒影、彩虹的关系。
GND中灰渐变滤镜,可以起到平衡天地之间光比的作用。
但我们可以通过后期包围曝光的功能来实现这个功能。特别是现在RAW格式的包围曝光,功能强大,画质完美,让你画面自己高光和暗部细节的能力,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应用更加灵活,不用顾及到天地之间的突兀物体,可以更好的处理画面中的局部高光和阴影。
中国旅游的标志有很多叫法:奔马,马踏飞燕,[_a***_]罗雀……怎样叫才是最准确的?
中国旅游标志的青铜雕像,是19世纪60年代末在甘肃武威一座东汉古墓中被发现的。古墓属于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该雕像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该雕像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一匹昂首奔腾的骏马,左侧双足前探,右后足脚下的飞鸟惊讶回首,这样的一座青铜雕像,把一批腾空疾驰、骏马飞奔的意向表现的淋漓尽致。
1983年10月,该青铜雕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从当年官方的文件来看,确定的名称是马超龙雀。而社会上却一直使用马踏飞燕的称谓。当年确定的名称反而还难见到。
但是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马超龙雀的形象越发的深入人心。而且,该青铜雕像作为我国历史上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曾经到欧美诸多国家巡展。让西方的很多艺术家们叹为观止。
因西汉张衡《东京赋》云:“天马半汉,龙雀蟠蜿”,《后汉书》也有"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的记载,故正名曰"马超龙雀",简称"天马"。将其命名为“超越风神龙雀之行空天马”,简称“天马龙雀”或“马超龙雀”,意为行空天马漫步神游星汉***。风神龙雀蟠蜿蜷曲回首惊视。
同样,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国美术辞典》里,收录了“马超龙雀”主词条,释文称“后经考证,所谓飞燕并非燕子,乃古代传说中的‘龙雀’,马亦非凡马,而是神马,天马。
马超龙雀是一个规范的定义,也寓意着中国旅游业的腾飞。同样,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物,也象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旅游标志最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马踏飞燕。为什么对于它的叫法有如此之多的版本?因为“马踏飞燕”身上还存有诸多未解之谜,关于它的争议也主要集中于这些谜题上,这其中包括它是什么马?它踏的是什么鸟?它的所属年代以及主人又是何时、何人?
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出土的“马踏飞燕”被判定为是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它之所以能够在诸多青铜器文物中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这件青铜器的造型是一匹飞奔的骏马,由于是飞奔造型这匹马只有一只马蹄踏在一只小鸟身上作为着力点,其余三只马蹄均为腾空状态。虽只有一个着力点,但是青铜器却能够十分巧妙地保持着平衡,故而十分引人赞叹。
关于这匹骏马究竟是何品种至今仍未有定论,目前共有四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这匹马的原型是“天马”。所谓“天马”其实是指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骑兵作战力而从西北地区引入的马匹品种,其特点体型高大、速度快。剩余三种说法则分别认为奔马的原型是“神马”、“紫燕骝”以及“特勒骠”,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高大迅猛。
再有就是关于“马踏飞燕”中的“飞燕”真身。关于小鸟是飞燕的这个说法,***信度是比较高的。但是仔细观察的话便能发现这“飞燕”的尾部并不似寻常燕子那般分叉,故而才有人对此提出不同看法。有部分学者认为奔马所踏小鸟其实是“龙雀”,这“龙雀”乃是秦汉时期的神话故事中的风神。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这小鸟的原型是“燕隼”或者“乌鸦”。
最后关于这“马踏飞燕”的主人,虽然考古报告中将其定义为东汉时期“张某将军”所有物。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件青铜器所在墓穴其实是西晋时期,又或者是前凉时期的。而“马踏飞燕”的主人则有可能是“张君”、“张骏”或者“张绣”等张姓人物。
【点击关注景小旅游摄影,带您了解更多旅游资讯】
看网上的星轨图片很漂亮,也想拍出这样的照片,怎样才能拍出美丽的夜空星轨照片?
需要大光圈 2.8含 以下
1.iso 3200 光圈2.0以下的可以1600
2.时间 控制在30秒以内 (30秒过了会变成星轨,因为它会移动)
3.光圈最大 比如1.8 2.8
构图 然后开始拍摄 对不到焦可以用手机电筒或者直接手动对焦无穷远
图例
35 1.4镜头 a7r2
iso1600 1.6光圈 时间20秒
地点 轿顶山
简单粗暴,不走弯路,三分钟学会此技巧
1、拍摄星轨需要好的拍摄环境,这个环境比相机还重要,必须要特别黑的地方,没有城市光污染最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山区可以拍出绝对的星空
3、对准需要拍摄的前景先要拍一张高感光度的,将iso提高到最大,这是因为环境太黑不知道前景在经过那么久的曝光后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前景,那就废了
4、拍完前景后,机位就不要在动了,这时候降低iso到800-1600左右,根据你的光圈而定,光圈越大iso越小你的画质越纯净
5、相机切换到M档,光圈f2.8 iso1600 色温4200-4900k,曝光时间20秒,设置快门线的间隔为2秒一张,持续拍摄300张,镜头改为MF推到无穷远(倒8的位置),一切ok后按下快门,就可以了
6、按下快门后观察相机,一张一张咔咔咔的拍着就是没问题了,等3小时左右收摊回家睡觉去
7,睡醒了打开PS---堆栈即可完成星轨(后期星轨堆栈有很多教程,就不在这啰嗦了,很简单,几步就堆出来)
原创不易,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帮助,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赞评论,哪里说的不对多多指教,谢谢^-^
首先利用定位软件找到北极星,然后找一个合适的前景拍几张照片。接下来用长时间曝光间隔拍摄几十甚至上百张的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利用PS里的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堆栈完成后选择图层-智能对象-堆栈模式-最大值,将这些素材合成为一张完美的星轨照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漠人物摄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漠人物摄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5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