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风光摄影诗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风光摄影诗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一窗美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是出自那位诗人?
- 诗词摄影:“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如何拍摄这样的意境?
- 以诗词文化为摄影思路,还原如画美景,“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如何拍?
- 诗词摄影:“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的意境如何拍摄?
- 诗词摄影,如何拍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窗美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是出自那位诗人?
这首诗出自清·孙星衍:一窗美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重回江南乐天梦,千里乡思李白知。孙星衍(1753年~1818年)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字渊如,号伯渊,别署芳茂山人、微隐。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后迁居金陵。少年时与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以文学见长,袁枚称他为“天下奇才”。于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皆通其义。辑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堪称善本。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孙氏家藏书目录内外篇》、《芳茂山人诗录》等多种文集。
诗词摄影:“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如何拍摄这样的意境?
出自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春天情有独钟。诗人兴致勃勃地登上超然台,放眼望去,春天尚未走远,春风杨柳万千条,一城春色半城湖!春天的美景尽收眼底,微风荡漾,春水、春花相映成趣。
惹得岸边的杨柳随风飘舞,宛如翩翩起舞的美丽佳人,杨柳依依在护城河中泛起阵阵涟漪。满城百花姹紫嫣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一场及时雨绵绵不息,烟雨飘渺之下的千家万户朦朦胧胧,就像是人间仙境一般。
诗词摄影:“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如何拍摄这样的意境?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意思是: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如何拍摄这样的画面意境呢?
微风阵阵,柳枝在风的吹拂下,拍摄垂柳下垂的线条美,构图布局上讲究高低错落,仰俯呼应,疏密有致,作品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其实摄影要还原这样的画面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如果画面只有垂柳,便显得略微平淡,可以结合以下2种方法拍摄:
1、与古建筑结合
杨柳依依,亭台楼阁、 青瓦长堤,拍摄垂柳往往离不开古建筑。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更有意境。
▲古建筑作为背景,丰富了画面,增添了意境。
▲倒影中垂柳与古建筑的诗情画意。
除此之外,柳条,小桥、细雨,这些都是很有代表的元素,有这样的场景,不要错过了。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以诗词文化为摄影思路,还原如画美景,“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如何拍?
花砖曾立摘花人,
窣破罗裙红似火
是唐朝诗元稹 《樱桃》里面最后两句全文是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大意是:第一句“樱桃花”开门见山的推出所要描写的景物。第二句马上承接上一句并运用一系列的量词由一到二到千万,恰似人的视线般由远及近,由一处及整体。这样的描写手法立马使静默沉寂的樱桃花有了一种爆发般活泼、热闹的氛围,第三句笔锋一转却是睹物思人,“花砖曾立摘花人”便是物是人非,然而无论作者或读者却都能将摘花人的形象还原回樱桃花枝下的花砖上面。于是便有了最后一句:一袭罗裙,红艳似火,花衬人娇,人比花灿。素手若玉,皓腕凝霜,折花微扬,婷婷玉立,回眸嫣然一笑,热情似火,瞬间黯淡了周围。元稹此诗描写樱桃花,就全诗来看,意境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明艳、清晰的视觉感官体会,描写静景,却能给人以动态的体验感。另外全诗不过寥寥几句,但简明凝练,描景抒情。理解这首诗就好拍摄了。
1、构图,大光圈,主体不是花而是物体如人、船椅子、砖头等,前景后景的花虚化,突出主体,花留白给主体空间。
2、时间,早晨8-9点最好,阳光稀疏从花间洒下,斑驳迷离,晨雾荡漾,惟妙惟肖,虚虚实实,让人读物思人。
3、模特选择,汉服,红白相间,微笑或借助道具伞、扇等突出古典美,人景融合为一体。
谢谢提问。这是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樱桃花》,全诗如下: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元稹此诗描写樱桃花,就全诗来看,意境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明艳、清晰的视觉体会,虽是描写静景,却给人以动感。第一二句开门见山的写出“樱桃花”从一朵花到一丛丛怒放的美好,这样描写就像我们拍摄的由远到近的推镜头,写出了樱桃花的气势与热闹活泼。而题目“花砖曾立摘花人”便是第三句,这时作者睹物思人却感叹物是人非,再看不到那摘花人的形象还立于花砖之上,一袭罗裙红艳似火的在樱桃树下,花衬人娇,人比花灿。
若拍这样一句,一定是一片樱桃园,那果实累累的樱桃树下,一位美丽优雅的女子,笑意盈盈地立于樱桃树下,她素手若玉,折花微扬,回眸一笑,光彩夺目。
元稹此诗描写樱桃花,就全诗来看,意境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明艳、清晰的视觉感官体会,描写静景,却能给人以动态的体验感。
所以按照文章花砖曾立摘花人可以用樱桃为主体人物为远景烘托意境。人物和主体都以逆光或侧逆光拍摄。人物全身背影为宜。拍摄时间傍晚。
谢谢提问。这是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樱桃花》,全诗如下: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元稹此诗描写樱桃花,就全诗来看,意境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明艳、清晰的视觉体会,虽是描写静景,却给人以动感。第一二句开门见山的写出“樱桃花”从一朵花到一丛丛怒放的美好,这样描写就像我们拍摄的由远到近的推镜头,写出了樱桃花的气势与热闹活泼。而题目“花砖曾立摘花人”便是第三句,这时作者睹物思人却感叹物是人非,再看不到那摘花人的形象还立于花砖之上,一袭罗裙红艳似火的在樱桃树下,花衬人娇,人比花灿。
若拍这样一句,一定是一片樱桃园,那果实累累的樱桃树下,一位美丽优雅的女子,笑意盈盈地立于樱桃树下,她素手若玉,折花微扬,回眸一笑,光彩夺目。
诗词摄影:“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的意境如何拍摄?
感谢友军提问,感谢系统邀请!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出自于《竹枝词九首·其九》。原文如下: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首诗是在描写巴东山区平民的日常生活。前两句是在写景(生活环境),后两句是在写民俗风情。所以,如果将这首诗还原为摄影作品,摄影主题应该是田园风光。
山上层层桃李花——
山上的桃花和梨花次第开放,远远望去,花团锦簇,一层又一层。
云间烟火是人家——
山林小气候即容易形成山间云雾。在云雾和层层花木之间,若隐若现的是袅袅的炊烟,那应该就是村民聚集的地方。
银钏金钗来负水——
最近摄影领域的提问老师们辛苦了!为了把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和摄影艺术完美结合,用尽了心思,非常感谢你们。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中的最后一首,下半句为“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竹枝词也是一种诗词,由巴蜀民歌文化演变而来,刘禹锡对推动竹枝词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竹枝词特别富有巴蜀文化的乡土气息,也是诗词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首竹枝词是巴蜀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桃李、山水景物的描写,刻画了天府之国的美丽和人民的勤劳。想要把诗词前两句的景物完美的拍摄下来,我们不妨先解读一下其中的诗意。
春天来了,山上的桃李陆续开放,桃红李白,层层叠叠。傍晚时分,袅娜的炊烟徐徐升起,环绕在山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那白云深处的民居,恰好点缀在画面中央,如诗如画。
这组图片拍摄宜运用远景,不要拘泥于一花一树,有广角镜就用广角镜吧,没有的话,24-70的镜头也不错。光圈尽量小一点,远近的景物都要拍清楚,让更多的风景进入画面。
拍摄时间尽量选择有薄雾的早上,营造出云烟缥缈的氛围。按下你的快门吧,一副山水画在等着你。
我是冰贵神速,我来回答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层层”形象地写出了桃李花的繁茂层叠,描绘出山上色彩绚烂美丽似天上的仙境。“云间烟火”直白的赞美了大山间的生活小景,生动地写出了山村居民的劳动生活,[_a***_]而作,日落而息的快乐似神仙。用什么镜头表现,没有固定形式,24-70镜头以及广角都可以,航拍也未尝不可,重要表达出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也有炊烟袅袅的快乐人家,层层叠叠的桃李花香,掩映着男女劳作的快乐画面。与唐代另一大诗人杜牧的《山行》有异曲同工之妙“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斜言少叙,上几张自己拍的与诗意相近的作品,以抛砖引玉。
回答@无敌马克兔提问者和 class="QIHEIHQ477c5e454a9080a5 link-at" data-uid="47967777326388" href="***s://***.wukong***/user/?uid=47967777326388" target="_blank" 邀荅者,“山上层层桃李花,云烟深处是人家”的拍摄意境:
一到春天,这种景色在一些山上都可见到,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在万花丛中,有一户农家,炊烟袅袅,点缀其间,想拍摄这样的镜头并不难,更是春雨淅淅沥沥,梨花带雨,漫山芬芳,一切都是静谧、安祥,大黄狗也在庭前熟睡,间或有游客帮主人打理家务,烧火做饭,屋外是宁静、清新,屋内是热情、温馨,人间胜景也不过如此。
诗词摄影,如何拍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大家好,非常荣幸可以有这个机会解答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诗人在三月访问城市(现在的辉县, 河南)时,看到乡村的春光和迷人的乡村景色时的闲适心情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金烈的表现手法将烟村,家族、亭台,花卉等场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田园风光图,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一个人走两三英里,烟村"有四五个家庭”这两句话是线性的视觉印象,“一个人走”是水平移动,“两三个”是指大量的想象中的人,烹饪时烟以垂直状态卷曲起来,“有六七个座位,80或90朵花”被转换成点状的视觉印象:亭台座位和鲜花。
诗人在这首诗的每一句中都安排了一个量词,即"李"、"贾"、"左"、"直",这是一个新颖多变的词。他还在每个句子中安排了两三个数字:“a”开始,“23”、“45”和“67”嵌入句子中,“80”和“90”回到句子的开头。10个汉字,数量从1到10,按照亭台数序同小路, 烟,自然村和鲜花编织而成。诗画的自然排列,只需几笔就能形成一幅自然古朴朦胧的山村山水画,自然融入于山村的意境
基于以上对这首诗的分析,我认为为了抓住这首诗的意境,有必要关注小路, 烟,村和亭台的创作,以便在这首诗中展现山村的意境!忘记收养!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看法和见解,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做头条,头条作品能更进一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祝大家每天工作开开心心,生活快快乐乐,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风光摄影诗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风光摄影诗人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5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