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摄影圈人物画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摄影圈人物画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人像摄影和人物摄影让你印象深刻?
印象深刻的人物摄影太多了。今天介绍一位国际级的肖像摄影大师和他的作品。尤素福·卡什。
“拍照并不难,难的是拍出人的灵魂。这里的灵魂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张没有性格特点的照片便不是一张好照片。这就是摄影师与普通摄影爱好者的区别。”这话是出尤素福·卡什(1908—2002),一个被称为“拍摄灵魂的***”。他的镜头下涵盖政要明星、文艺大家、科学家:邱吉尓、肯尼迪、戴高乐、***、爱因斯坦、阿姆斯特朗、海明威、罗素、毕加索、教皇等等。
卡什的肖像照片是人物摄影的范本,他擅长用小光圈、大光比拍摄,景深浅,层次丰富,质感强烈。他被时代周刊杂志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肖像摄影***,他透露的秘笈是:“我深知每个人物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秘密,作为摄影师,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去揭示这一秘密。尽管所有的人都会用面具极力掩饰,然而,人们内在的自我意识,有时会在一瞬之间,通过他无意识的手势、眼神以及短暂的失态流露出来。”比如下图这个《愤怒的丘吉尔》,据说拍摄前,卡什毫不顾忌地从丘吉尔嘴里抢走了雪茄,拍下了丘吉尔一副挑战者的姿态,成为二战时期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先后被7个国家印制成邮票发行。
愤怒的丘吉尔。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
奥黛丽·赫本(1929—1993),好莱坞著名的女影星,奥斯卡影后,世人敬仰她为“人间天使”。晚年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巴勃罗·毕加索(1881-1***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如果要说近两年我看到的肖像作品,印象最深的还是首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大奖,台湾摄影师冯君蓝的《微尘圣像》吧!
美术设计师冯君蓝在历经多年跋涉后找回自己的天命,转向神学,以牧师为终身志业。他每天的工作是和教会的兄弟姐妹分享信仰,讲解圣经。而美术设计、摄影,这些曾经的艺术训练让他自然萌生了用影像传递信仰的念头。他开始了单幅戏剧圣经人物肖像的拍摄。
拍摄场地就近寻找,利用角落处的一扇窗,自然光洒进,简单的服装和道具,带着人物进入另一种神秘的时空。 因为根植于心的信仰,他对圣经故事烂熟于心,因为他邀请拍摄的都是教会里最虔诚的兄弟姐妹,也是他最熟悉最爱的人。所以,他的照片,让我们在人身上看到神,在神身上看到人。
我记得终评评委陈丹青当时在现场点评,他的一番话至今印象深刻,“我看他的照片无话可讲。中国没有这样的目光。他这么信这么爱,眼光看所有人都这样,才有这批肖像。我最近正在画教堂,画耶稣。我不是***徒,但我觉得全世界艺术,从古到今到将来,没有比宗教艺术更好的,因为画得太真心了,没有其他艺术可以和宗教艺术比。突然看到他这样的照片,吓坏人。他其实告诉你,你不真心了,我不真心了,所有人都不真心了,他还真心。”
安妮·莱博维茨拍摄的列侬和小野洋子
△当时安妮建议小野洋子***衣服,但她没有同意。最后小野洋子穿戴整齐,列侬全省***,安静的躺在她身边并亲吻她。就在拍摄完4、5小时候,列侬被狂热粉丝***身亡,最后这张照片被滚石杂志作为封面。封面除了滚石杂志的logo,没有任何文字。
△安妮·莱博维茨
作为全世界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安妮·莱博维茨为许多名人拍摄过肖像照片,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霍金、***等等。很多明星只要听到她的名字,都不会拒绝拍摄。这里推荐一部安妮·莱博维茨的纪录片《Annie Leibovitz:Life Through A Lens》,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纪录片传送门:;seid=8423083638788094370
潘石屹给央视主持人刘芳菲拍艺术照,他的摄影水平你认同吗?
水平放一边,如果刘芳菲不是著名央视知性美女主持,潘失忆会有性趣去拍?如果刘芳菲的前男盆友前国开行行长***与潘失忆木有特殊交情,潘失忆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中的一般摄影爱好者,刘芳菲会让他拍?估计潘也只有***的份,而且刘芳菲保证不会打死他。
拍得挺美的。这种棚内人脸特写本身谈不上多么创新的构图,这两幅照片用光准确、画质细腻,有油画的质感,色彩搭配高雅,并且后期也没把人脸修成塑料壳似的,看得出来潘石屹是想追求那种高雅艺术质感,并且本身对美的品味也很好。当然了,也看得出来,潘石屹用的相机、[_a***_]、影棚的配置等等也都是一流的。
如果说不足的话,我个人感觉有2点。一是光圈有点太大。这种棚拍人像,周围没有什么道具,不会带有环境细节,所以,没必要使用太大的光圈。大光圈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把人物主体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很显然棚拍人脸的特写,就不太需要这样的作用。光圈太大导致景深太浅,反而会使得人脸轮廓模糊,头发也模糊不清,让人觉得看不清楚似的。同理,棚拍一些产品照片的时候,也一定不要用太大的光圈。景深太浅会导致看不清楚产品丰富的细节,只能看清一小点或一小面,让人感觉非常别扭。
(比如这张,光圈有点过大,导致前面几颗珠子是清晰的,但是侧面和后面的珠子都太模糊了,并不能看清楚产品的所有细节)
二是人像风格过于中规中矩。可能潘总拍的人像大多是商界名流、社会精英,所以风格都是中规中矩的(起码中规中矩不会出错),缺少自己的摄影特点,风格不够鲜明,如果不说是潘石屹拍的,恐怕绝大多数人都看不出来摄影师是谁来。我个人感觉潘石屹可以拍得再张扬一点,或者再时尚一点,或者能挖掘出名人不同的一面来,那就完美了。反观专业的人像摄影师,如陈漫、孙郡等,都有强烈的自己的风格,让人过目难忘,一看就知道是谁拍的。当然了,这点是需要一些摄影功底和拍摄时间去打磨塑造的,不可能用了好器材就能立马实现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摄影圈人物画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摄影圈人物画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rw.com/post/14506.html